Blood Work: Life and Laboratories in Penang
本書是以血液檢查之系列工作為核心,一部觀察並分析馬來西亞特有現象的醫療民族誌。作者珍妮特卡斯坦(Janet Carsten)是現任愛丁堡大學(University of Edinburgh)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名譽教授,研究關注於親屬關係、生殖技術、收養機制與家庭生活,長期在馬來西亞與英國社會進行田野觀察。她的首部著作The Heat of the Hearth:The Process of Kinship in a Malay Fishing Community 為紀錄馬來西亞蘭卡威Sungai Cantik 漁村的民族誌。卡斯坦發現當地維繫家屋的中心是爐灶(dapur)。當地馬來族認為一起吃飯就擁有一樣的血,血液來自食物的轉化,透過爐灶之熱的力量,能融合且消弭人和人的差異,於是親屬關係即在「同居共食」(living and eating together)的動態過程建立而成(Carsten,1997: 27)。這個結論挑戰了大衛施耐德(David Schneider)所認為,親屬由血緣定義,而血液是「共同生物遺傳物質」(shared biogenetic material)的象徵觀點(1980 [1968])。
卡斯坦並未終止對血液之意義進行追尋。她開始思考血液在馬來西亞社群中的公共意涵,並延伸觀察至高度現代化的醫療場域,將目光轉向另一個島嶼──檳城(Penang,舊稱「檳榔嶼」)。1826 年,檳城成為英屬海峽殖民地(Straits Settlements),不單是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,同時具備多元族群和宗教的景色,因此相對於其他純樸的馬來漁村,在此執行調研工作更具挑戰性。她大量收集檳城當地的新聞報導與相關素材,敏銳察覺到血液檢查這項工作,層層牽涉醫療、倫理、政治、宗教等言論神經,實不容小覷。2008 年1 月至7 月之間,卡斯坦選擇在檳城兩家中型私人醫院作為田野場域。基於研究倫理不公開醫院及員工的身分,但她說明,非大型醫院的工作人員較能抽出時間交談,更容易採訪實驗室技術人員、醫護人員乃至接待人員等工作者。此外,個案醫院的病患來源並不單一,除了當地居民,還有來自印尼、菲律賓的國外遊客。其中一家醫院負責住院和門診病患的血液檢查,同時管理著相鄰一家醫院的血庫,整合處理捐血時採集、篩檢、分析、儲存樣本的標準流程。
〈在社會生活中流轉的血液:評Carsten, Janet (2019). Blood Work: Life and Laboratories in Penang. New York: Duke university〉,收錄於《科技、醫療與社會》第38期(2024 年4月),頁345-354。
Table of Contents
Foreword / Thomas Gibson ix
Acknowledgments xiii
Introduction 1
The Public Life of Blood I: Donation in the News 35
1. Blood Donation 43
The Public Life of Blood II: Newspapers and Laboratory Life 75
2. Lab Spaces and People: Categories and Distinctions at Work 79
The Public Life of Blood III: Elections and Their Aftermath 116
3. The Work of the Labs 125
The Public Life of Blood IV: Medical, Supernatural, and Moral Matters 158
4. "Work is Just Part of the Job": Ghosts, Food, and Relatedness in the Labs 165
Conclusion 200
Notes 209
References 217
Index 233